baet365官方网站大型赛会期间,运动员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运动场,一定就是运动员村。作为第一届学青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运动员村是提供服务保障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共有2200多名工作人员为运动员及随队工作人员倾心服务、保障和运营。
为确保“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运动员村的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克服重重困难,已经连续作战3个多月。正是有这些“背后英雄”的默默付出,才有了学青会运动员们的“南宁温馨家园”,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地在场上争金夺银,绽放光芒。
截至11月8日20点,学青会运动员村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42支运动队、11890名运动员及随队工作人员,累计收到感谢信超过1000封。这些情感诚挚的信笺,也承载着运动员对村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肯定和感谢。
走进运动员村,除了宽阔平坦的大道、优美舒适的环境、随处可见的学青会标志之外,在期间忙碌穿梭的一辆辆摆渡车也格外引人关注。运动员村为住村运动员、教练员和随行工作人员提供摆渡车接送服务,服务时间从6点一直持续到24点。运动员村内共设置两条环线,分别为一号环线和二号环线,还设立了固定站点,车辆按规定线分钟一趟。如有特殊需求,还可提供临时应急服务。
苏妮是运动员村交通中心副主任,村内往来穿梭的电瓶车全都离不开她和团队工作人员的指挥调度。村内交通保障工作繁杂且琐碎,清晨天没亮就出门,深夜待所有运动员都入睡才结束,是苏妮入村以来的工作常态。
“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做好运动员出入村交通保障,在运动队首次抵达和赛事结束离村时,提供安检口至住宿楼栋口的专车,包括行李车的抵离服务,并与村外交通进行衔接。另一个则是村内两条环线的运营,满足运动员村内出行需求,如出入餐厅、从一号安检口前往赛场等。”苏妮介绍,虽然村内的固定交通服务时间为6点至24点,但真正工作起来常常没有定点,最早的一次,凌晨三四点工作人员还忙碌在接驳的路上。
前几天,苏妮所在的交通中心刚刚得到一面新锦旗,送锦旗的是重庆代表团。故事还要追溯到开幕式当天。“那天重庆代表团乘坐的动车晚点,赶不上大方阵的统一交通接驳,但他们又是开幕式上的方阵队,所以非常着急baet365。后来我们与村外的交警、安保和交通等多部门协调,为他们开启了绿色通道,派大巴车直接从高铁站把他们接到了现场,成功赶上开幕式。”收到锦旗,苏妮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很是开心,因为“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目前,村内交通中心共有10名工作人员,并配有98个驾驶员、40辆14座摆渡车。截至11月8日,村内摆渡车已累计接送运输服务21447趟次,累计运行约37963.6公里。苏妮说,她和小伙伴们的愿望是让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快快乐乐来,安安全全走。“我们会继续用饱满的热情坚持到最后,用心做好服务,直到把最后一个人安全送出村。”
作为参赛运动员们比赛期间的家,住宿服务无疑是运动员村里最重要的服务保障内容之一。据了解,村内共建有运动员公寓楼30栋,能同时满足1万余人的住宿需求。公寓式套房分为四人套、五人套等,每个套房内还根据房型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在村期间,运动员们按竞赛项目相对集中居住的方式统筹分配。
为提供24小时的咨询服务,村内还设有2个居民服务中心。如运动员遇到房卡丢失或无房卡开门、房内设备报修、临时更换布草等情况都可以联系居民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居民服务中心还能提供生活相关物品借用服务及免费提供棉签、包装绳、封口胶等小物件。
在居民服务中心,“小太阳”的名字在运动员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就是中心的保障人员——“00后”小丫朱珊妮。她以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对工作极其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源泉。
朱珊妮的工作牌上挂满了收集的徽章,每一枚徽章都仿佛在讲述着一段她和运动员们的故事。“运动员们夸我收集的徽章多我就会很快乐。”话音刚落,“小太阳”就美滋滋地笑了起来。这些徽章是她的财富,也是她对工作热爱的象征。在运动员村,“小太阳”仿佛永远活力充沛,“与运动员们交流很快乐,帮助大家处理日常事务,取快递,保修设备,更换房卡,提供轮椅、拐杖、台灯……每一件事情都很快乐。”
运动员们说,每当他们路过居民服务中心,都能看到朱珊妮热情地打招呼。她的热情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活力和欢乐。一位运动员告诉记者,之前他们的教练意外受伤,需要一把舒适的椅子。“我们看到居民服务中心里有一把露营椅子,尽管这不是中心的借用物品,但朱珊妮还是积极响应,努力协调为我们提供了帮助。这样的热情服务感染了我们所有人。”
这样的“小太阳”,居民服务中心里不止朱珊妮一个。走进学青会居民服务中心,墙面上贴满了运动员和运动队给他们送来的感谢信,旁边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层层叠叠,更是写满了大家对学青会服务者的赞美与感谢。纸短情长,令这场青春盛会更显暖意,更显文明温度。
“您好,能否再加111份常温餐包并送到比赛场馆?”“请问常温餐包能否额外增加巧克力和肉肠?”……餐饮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韦婉玲在学青会运动员村开村期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询问,而她每次都会用热心服务,想运动员之所想,急运动员之所急,帮助众多运动员和领队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
在运动员村有超过1.3万名裁判和选手入住,运动员餐厅需要同时容纳3500人用餐,这时刻考验着餐饮中心的服务能力。“我们安排近900名厨师来保障餐饮中心的服务。餐饮服务从早上6点到凌晨12点,18个小时不间断提供,分全菜品和部分菜品供应,确保运动员全时段都能吃到热菜热饭。”运动员村餐饮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林介绍。
不仅热菜热饭让运动员吃得舒心,学青会期间,种类繁多、包含700种左右食品的食谱也让运动员大饱口福。“我们每餐提供四十余道热菜、数十道凉菜,以及西餐、点心、饮品等种类丰富的食品,实现地域风味多元化,满足各地运动员的需求。”运动员村餐饮服务中心运动员餐厅行政总厨肖子龙介绍。
不仅如此,运动员村的餐厅食谱还结合了中国八大菜系和广西饮食特色,在安全、营养的基础上,规划设置了广西特色和现场明档、闽粤风味、晋鲁风味、川湘风味、苏浙风味、西餐风味餐饮种类,并提供了冷菜、水果、热冷饮、冰淇淋、麦片干果等食品。每道菜品还设有菜单卡,明确烹饪方法、营养数据、过敏原信息等内容,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选择食品。
保障饮食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据李林介绍baet365,餐饮菜品在采购、运输、加工储藏等各环节实现全封闭、全链条管理,实行集中采购、专人制作、统一和专场管理。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村民”的饮食安全,中国移动基于千里眼平台为运动会建设了完善的“明厨亮灶”系统,配备有158个智能监控终端接入千里眼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从食材出入库到菜品上桌的全流程监管,从而有效保障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食品安全,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处置的依据。
在第一届学青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而运动员村背后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运动员村内设置了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眼科、感染性疾病科等5个医疗及医技诊室。此外,还包括抢救室、治疗室、输液室、门诊药房、康复理疗室、临时留观点等6个治疗区。
据介绍,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日常以提供常规简单医疗和紧急救治等服务为主,联合定点后方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共同为入住人员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复杂的疾病检查和治疗服务。中心的门诊服务时间为8点至21点,还会24小时提供急诊服务及必要的救护车转运定点医院服务。
梁夏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每天早上,梁夏楠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运动员村医疗保障团队微信群、每日健康监测报送微信群,认真查看前一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就诊信息、健康监测信息,对可疑病例进行逐一排查。这种快速响应的机制确保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决策。
开村前,广西社会层面曾经冒出“红眼病”苗头,当时运动员村已有一千多名工作人员入住,为了确保安全按时开村,梁夏楠到工作人员住宿楼栋逐层、逐间敲门,二十多层楼、几百户,面对面进行宣教,结束时已深夜11点多,敲门的手已经破皮、嗓子也已沙哑……
为了有效防止传染病,比赛期间,梁夏楠和团队不仅加强了卫生宣传和预防措施,提醒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力度,确保环境卫生安全。“我们始终密切关注运动员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并对异常情况及时介入处理。”梁夏楠说。
不仅如此,梁夏楠还牵头为运动员村“量身定制”了监测、宣教、疫情处置“即呼即达”机制,编写了《运动员村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向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为运动员村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名来自上海的运动员表示:“在运动员村里,我们不仅得到了良好的医疗保障,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医疗团队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安心比赛。”
在运动员村,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以严谨的巡逻和安保服务,为运动员们的安全保驾护航,那一抹抹迷彩绿也成为运动员村的另一道靓丽风景。运动员村物业与维保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齐昆鹏介绍,村里的巡逻岗人员70%是退伍老兵,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虽然退役了,但老兵们始终牢记“退伍不褪色”的使命,从军营转战赛场,脱下戎装但初心不改,以能参加此次学青会的赛事服务保障为荣,用军人的坚守为运动员们提供安全保障。
为了能及时响应消防中控室内的出警指令,确保在“1分钟内响应、3分钟内处置、5分钟内处置完毕”,巡逻岗人员需要在各自的网格工作区域24小时严阵以待。“00后”覃志杰今年刚刚退伍。作为巡逻岗,覃志杰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在运动员村内进行多次巡逻,确保安全无虞。他告诉记者:“巡逻岗人员在村内日巡查最高行进74600步,11月平均每天行走45476步。”在巡逻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关注运动员的日常安全,还要注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虽然脱下了军装,但覃志杰在巡逻岗位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责任感。“当遇到运动员迎面走来,我们会始终保持微笑,主动问好,为遇到困难的运动员提供帮助,让他们回到运动员村,有回家的感觉。”
覃志杰和他的同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他说:“虽然巡逻和安保工作有时候会很累,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覃志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运动员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参赛环境。他说:“作为一名,我会用我的经验和服务意识,为运动员们提供最好的保障。”
覃志杰的故事是众多巡逻岗与安保中心工作人员的缩影。他们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使命和担当。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运动员们可以在赛场上尽情展现风采。
“这是在开幕式上看到的广西特色大绣球,没想到我居然亲手把它做出来了,我会把它带回家珍藏。”运动员李佳怡在运动员村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完成绣球制作后说道。
在运动员村,志愿者之家的非遗体验成为运动员们的“网红”打卡点,广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2023级本科生何美娟作为村内的志愿者,就服务于这个岗位。“起初怕大家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没想到后来这里成为最受运动员们欢迎的地方,每天都要排队。”
人多自然忙碌,但何美娟说,这样的生活充实而快乐,“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和意义。”当然,期间也发生了许多难忘的故事。不久前,何美娟刚收到一面来自山东羽毛球队的锦旗。“当时在非遗文化体验中心,山东羽毛球队一位运动员的背包坏了,他比较着急,于是向我们求助。正好制作广西特色大绣球时需要用到针线,我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帮他缝好了背包。”事后,不仅这名队员送上了自己亲手书写的明信片表达感谢,山东羽毛球队也送来锦旗,为“小青芒”们热心周到的服务点赞。
像何美娟一样在运动员村默默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据了解,在运动员村,志愿者之家、反教育拓展基地、检查陪护、娱乐室、餐饮服务中心等地都有“小青芒”们的身影,他们用温暖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打造了运动员们的“南宁之家”baet365。
学青会运动员村志愿者带队老师梁柳观表示:“这次来学青会参赛的运动员同样也是学生,这个年龄段是最具活力的时候,思想交流也多,他们更需要‘小青芒’的帮助。如果有志愿者及时周到地帮助他们,会让他们感觉到更加温暖,也更容易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来准备比赛,赛出好成绩。”
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梁柳观说:“学青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所有学生在这里交流实践。我们许多志愿者都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还比较迷茫,依托学青会的平台,能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通过这个渠道跟社会接轨。”
梁柳观是村内“小青芒”们的“引导者”,也是“小青芒”的一员。他说:“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志愿者后勤保障工作,协调他们完成好各自的岗位任务。并将继续关注志愿者们的身心健康,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小青芒’们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转自11月15日《中国体育报》04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